標籤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孩子需要多點鼓勵〈紫水晶〉

有一次,我家教的學生告訴我,自從請了家教後,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她雖感到開心,卻覺得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只要她成績一進步,父母對她的成績標準就會跟著提高,讓她覺得讀書好辛苦,壓力好大。
面對她的問題,我爽快的回道:「考試盡力就好。」
另一位學生最近也因為念書的問題情緒低落,提不起勁來,她先前因為愛玩,不想念書,導致學業落後了很多,雖然現在有心念書,無奈實在落後太多了,所以每次考出來的成績都不盡理想。她難過的說,媽媽看完成績後,總是氣憤的告訴她,如果真的有心要努力,就拿出成績來看看。她喪氣的說:「我真的有努力,只是一直沒辦法反映在成績上頭。」
上述這兩位學生都有心要唸書,但她們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來自家長的鼓勵與讚美,多了太多的要求與責備。不然的話,我相信她們一定可以表現得更好!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五歲的圖書館小讀者


羅沙琳出生於紐約的移民狙擊居的低窪第,父親來自俄國的猶太移民後裔。由於生活困苦,父母從小就沒有受過多少的教育,大多數猶太人都熱衷學習新的知識,殺羅淋的父母也不利外,雖然他們試音家中沒錢而中途輟學,沒能接受更多的教育,但也並不代表他們不熱愛知識.不熱愛學習。
羅沙琳的父母從有限的收入中擠出錢定一份(紐約時報),閒暇之時經常閱讀,羅莎琳的母親則是讀遍了孩子們的教科書,但家中的書畢竟太少,父母便把目光描巷了圖書館,相識羅沙林的父親去借書,後來則是兒子則借書及還書。
父親不讓他和哥哥一起去圖書館,一直讓他『耿耿於懷』,他多麼盼望自己能和哥哥一起去圖書館這件事阿!還是上幼稚園之前,他就已經像大人一樣正經八百再看書。他麼想和哥哥那樣『神氣』第去圖書館,但藤他的父親總是說,你還太小,等你長大一點再去。當他滿五歲後,父親變讓他和哥哥起去圖書館,早就望盼去圖書館的他別提有多高興,這一竊使他成為一個愛知識,愛看書的孩子。那時,他所居住的地方有很多猶太人也是和他一樣熱愛閱讀,這裡的孩子5.6歲變成為圖書管理的小小讀者。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修伯爾家中爆炸聲


1941年,一生據大的爆炸聲驚動了四鄰,警車呼蕭而至,員警發現爆炸聲傳至於修伯耳家的院子。
景經過調查查明,15歲的修伯爾是利用唐等原料造『炸彈』。他擔心會把實驗室炸壞,特異在子進行實驗,但出乎意料的巨大威力把他及倒在地上,幸好沒有受傷,修伯爾從小就熱愛作實驗,把家中的地下室作為實驗室。現在出了『爆炸事件』父母又是解釋又是道歉,好不容逸才把警察及鄰居勸走。
事後,修伯爾原以自己會受到責備,也許今後不能在做自己熱愛得化學實驗,但修伯爾的父母並沒有責備他,只要他以後更小心,更謹慎,容不許半點僥倖和理所當然的心態。
後來,他走了科學這一條路,丙以嚴謹得科學態度得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榮獲諾貝爾獎。
即使是獲獎,他扔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寬容之心,他是一個不拘小節,讓人容易親近的一個人,雖然他的實驗士林亂,但是令人感到溫馨,每天在這工作的人都會感到自己回到加的那種舒服自在的感覺。午餐時,修伯爾的助手匯出們去買吃得,有的負責主咖啡,有的準備吃飯的餐具,而修伯爾負責講故事給大家聽,和大家閒聊,講『八卦』,不僅可以紓解大家的壓力,增進友誼,而且能活躍大家的思維。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品德這一課〈郭桂美〉

我的孫子今年讀國小一年級,有一次數學考了97分,回到家再仔細檢查考卷時,發現有一題答錯了,老師卻沒有發現。 隔天上課,他立刻告訴老師,於是成績修正為94分。之後他和我說了這件事情,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誠實? 他說:「阿婆,考100分又怎麼樣?品德比較重要。」我聽了以後真感到汗顏!活到50多歲,竟然讓一個8歲的小孩給我上了這麼重要的一課。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自信而固執的學生

愛因斯坦上學時,不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好學生』有一次再上化學課時,教授把抄做表發給鎂一位同學,愛因斯坦看了一把他柔成一團放進口袋中,過了億會就近了廢簍裡,原來是他自己有一套操作步驟。
愛因斯坦低頭看著玻裡管跳動的火花,頭腦卻浸入遼遠的抽象思維的世界,徒然,『轟』的一生,把再做白日夢的他下回來 現實的世界中,他覺得自己的手火臘臘,鮮血執向外噴出來,同學.住叫.教授.都通通為上來,教授問清後,便慢慢的走出 實驗室

,像系裡打報告,準備來處理著膽大包天.不規矩的學生,一個不聽老師的話會成大器嗎?
時天以後,愛因斯坦看見教授迎面而來,想跑都來不及,教授走到他的面前,看看他包著繃帶的傷口,便問他說『唉!你 甚 麼你非要選物理,不選醫學.法律.語言.....的。』
愛因斯坦並未意識到教授的話,教授認為一個不規矩的學生是走不進物理學的殿堂。
誠實的他回答:『我熱愛它,我也自以為具有研究物理的才能,』教授聽了後執能說,聽不聽由你,我是為你好。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多活四十年的金霍

『霍先生,像您這樣,您不覺得活著是一種痛苦嗎?您認為活著的意義是要做更多的事嗎?』
這是霍今到中國訪問,億刺眼講後自由提問時,一位美麗的小姐提出來的問題。
中人都像那位女孩投去責備的眼神,還沒等聽眾頭轉過來時,同步的翻譯員便已經向霍金提出。
霍金說『我的腦子能思考.我有很多朋友,我還能鼓舞許多像我一樣殘缺的人站起來面對更多的考驗...』
還沒等翻譯說,場上掌聲如雷,霍今以自己的寬容及豁達,回答了他的問題。
或金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但再他二十一歲時就的了一種先天信罕見疾病,就是所謂的盧加雷是病,重那一天起,他就被進故再一個小小的輪椅上,而他照樣研究科學,照樣學習,他的思想還是再遙遠無際的星球上暢遊。
到1895霍金四十四歲時,一場肺炎奪走了他說話的能力,全身只有三跟手只能動,他是靠著現代設備漢人交談。
現在的他已經六十四歲,二十一歲的病,醫生說他只能再活兩到三年,但他卻多活了四十年,就因他專心就帶給他無窮的快樂.

面對死亡選擇的事等待還是選擇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如選擇死亡,那不就讓死神更靠近你一部,如果選擇做更多有意義設那恭喜你能像或先生一樣戰勝死神也戰勝了自己